2005年11月23日科学时报北京讯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近日中断了一项转基因豌豆研究,因为该转基因豌豆引起了实验小白鼠的肺部感染。CSIRO植物产业部门副主任TJ•Higgins博士说,免疫学家在小白鼠身上进行了转基因豌豆实验,结果出现了免疫系统反应,肺部组织出现了轻微感染。他指出,“我们不确定实验结果能否表示在人类身上也可能出现的反应症状,但我们发现小白鼠对这项实验的反应,我们就决定中止实验,以防意外”。据悉,一些包含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转基因作物正在中国研发,一种含有蛋白酶抑制剂的转基因棉花已在中国商业化种植,一种包含另一种蛋白酶抑制剂的转基因水稻也向农业部提出了商业化申请,正在等待批准[1]。
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组项目主任马天杰表示,“澳大利亚转基因豌豆研究紧急刹车,证明了转基因技术可能会给健康带来风险,这也提醒我国农业部审批转基因水稻商业化时应该慎之又慎。水稻事关13亿人民的一日三餐,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尚存争议的情况下,不值得拿我们自己的主粮来冒险。”
2001年3月27日《人民政协报》第五版以头条位置刊登了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沈孝宙的专论:基因污染——新世纪的忧患。基因也和原子能一样,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对环境也有破坏作用。“基因污染”是环境保护的新概念。这个概念的形成和提出之所以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在于这是人类对环境的一种预警意识——新的农业革命带来的“基因污染”对地球生物多样性具有潜在威胁,忽视这种威胁的危险性,可能重蹈工业革命对环境大规模破坏的覆辙。这表明,人们已开始用冷静的眼光看待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2,3]。转基因豌豆引起了实验小白鼠的肺部感染,证实了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沈孝宙的基因污染理论。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使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污染。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曾使世界震惊。他们从人口、资金、粮食、不可再生资源、环境等方面得出结论,人类社会将在20世纪末或21世纪初达到增长的极限[4]。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组织的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前耗光。如果全球人类都像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浪费的话,那么地球人需要立即找到两个像地球一样的星球,才能满足对自然资源的需要。据统计,各国经济赖以发展的全球生态系统自1970年以来已减少1/3[5]。人类期望科技进步能弥补自然资源的短缺和提高食品生产的产量,但基因污染使科学技术增加农业和渔业产量的努力受到质疑。
恩格斯曾对人类盲目的实践作过如下精彩深入的分析:“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它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6]。”这一精辟的分析同样适用于基因污染。人类还远没有到为自己的创造大唱赞歌的时候,人类在千百万年进化中形成的基因优势,可能因为基因污染而遭到致命的破坏,免疫系统的损伤将给禽流感等病毒的攻击创造机会。
人类必须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念,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否则,在表面成功的背后是自然界对人类破坏自然规律的严厉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