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挑战———呼唤科学发展观
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六大基本挑战。
人口三大高峰的压力即人口总量高峰、劳动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由此,国家人力资源建设问题、国家公共健康的保障问题、国家的食物安全问题、解决劳动就业机会问题、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问题、老龄社会的一系列问题等,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从现在起,逐步达到资源和能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即实现土地资源的动态平衡、森林资源的采育平衡、水资源的消耗速率成为常量、能源的消耗速率成为常量、矿产资源消耗速率成为常量。能源结构应逐步将煤炭所占3/4的比重,下降到50%以下。这些都是扭转能源和资源超常规利用的必然要求。
生态环境质量仍未摆脱局部改善而整体恶化的状态。在新的世纪中,必须迅速扭转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处于“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左侧态势,加速通过临界顶点并转向生态环境总体好转的“倒U型曲线”的右侧。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困扰。发展的标志之一是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在2020年之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应当从现在的36%提高到55%以上。这就意味着只有每年平均增加近1%的城市化率才能达到战略目标的要求。按此计算每年将有1000万以上的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这必将对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
加速区域间发展的平衡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实现社会的公平。邓小平同志始终关注共同富裕这个重大的课题,因此,在21世纪如何实现区域之间发展的平衡,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不容松懈的重大任务。
国家信息化进程的急速推进和科技竞争能力的培育。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国家整体的信息化水平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标志之一。目前,中国的信息化水平只是发达国家的5%左右,离现代化的要求尚有遥远的路程。因此,在新世纪中迅速推进国家的信息化程度,努力培育科技竞争能力,是摆在发展面前的又一重大任务。
所有这些挑战,其实质都在催促着“如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这个总的主体。面对21世纪的新挑战,国家的发展进程必须解决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性问题:
在全面提升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前提下,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完成新一轮的结构调整,整体提高中国的经济效益和集聚财富的能力;
必须依靠社会财富的有效积累,充分解决就业,解决三农问题,缩小贫富差距,满足全体国民对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理性需求”;
必须确保国家安全(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经济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社会安全、食物安全和国防安全),保持社会稳定,创造一个和平、安定、有序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
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全面提高中国民众的科技素质,将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
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并依靠技术创新,成功地走出一条在资源相对贫乏和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条件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