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学明法”读书班项目资助的环境法学经典与国际前沿研读班第一期顺利召开。本次读书班围绕王曦教授的《国际环境法》、(法)亚历山大·基斯教授的《国际环境法》、(英)帕特莎·波尼与埃伦·波义尔教授合著的《国际法与环境》和(法)皮埃尔·玛丽·杜普与(英)豪尔赫·E.维努阿莱斯教授合著的《国际环境法》四本著作展开。由我所硕士研究生芮嫣泽同学、李雨馨同学、杨晓欢同学、白洁同学作导读,其余同学自由提问、分享,最后由尤明青教授点评与指导。
亚历山大・基斯教授的《国际环境法》作为全球首部全面阐释国际环境法的专著,系统构建了国际环境法的学科框架,既是国际环境法领域的奠基性著作,也是连接国际法与环境治理实践的核心文本。王曦教授的《国际环境法》既吸收了国际环境法的最新发展成果,又针对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现实需求提供了理论支撑,是国内国际环境法研究的体系化教材。
皮埃尔·玛丽·杜普与豪尔赫·E.维努阿莱斯教授合著的《国际环境法》既系统梳理了国际环境法的理论根基(如国际法基本原则在环境领域的适用、全球环境治理的法理逻辑),又紧密结合当代全球环境治理的现实议题(如气候变化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跨界环境损害责任、国际环境条约的实施机制等),是国际环境法领域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帕特莎·波尼与埃伦·波义尔教授合著的《国际法与环境》既整合了最新国际环境立法、学说与判例成果,又系统阐释了国际环境法的立法过程、治理结构、国家权利义务等核心原理,同时还覆盖国际水道、海洋保护、危险废物控制等多个关键领域,是享誉世界的国际环境法经典。
在导读环节,芮嫣泽同学聚焦“国际环境法中的批准制度”,从核心定义与功能出发,详细解读该制度在《伦敦倾废公约》《巴塞尔公约》等国际条约中的具体体现,划分作业排放许可、国际贸易许可等四大类型,并对比国际批准制度与国内环境许可证制度的异同。
李雨馨同学以“环境标准制度”为主题,系统讲解了环境标准的定义、分类及与环境基准的区别,梳理国际公约中的环境标准规范与我国“国家—地方”两级标准体系,深入探讨了标准国际化与互认的路径与实践案例。
杨晓欢同学通过提炼国家资源开发主权权利、可持续发展等核心原则,系统梳理环境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排放权交易等关键制度,提炼出国际环境法的完整体系脉络。
白洁同学通过规范分析、案例实证等多元方法,主要介绍了国际环境法的六大基本原则,结合气候、淡水、海洋、生物资源等具体领域,对国际环境管制手段、争端解决机制与责任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汇报结束后,尤明青教授针对每位同学的分享进行精准点评与指导,围绕国际环境法的制度衔接、实践困境等问题与同学们展开深度研讨,现场学术氛围热烈浓厚。
本次环境法学经典与国际前沿研读班得以顺利举办,感谢法学院“博学明法”读书班项目资助与支持,后续研读班将继续聚焦环境法经典著作与国际前沿议题,持续推动学术思想的碰撞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