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CLSCI期刊环境资源法学发文报告—自然资源话题备受关注—青年学者成学科研究主力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06日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浏览量:2547

2020年22种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来源期刊(简称CLSCI期刊)上共发表环境资源法学科论文42篇,占全年发文总量的2.16%(42/1940);共有13种CLSCI期刊发表环境资源法学科论文,与其他13个法学学科发文量还存在较大差距,仅好于社会法学(24篇)。

环境资源法学科2020年在三大权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上共发文4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1篇、《中国法学》2篇、《法学研究》1篇,占三大权威期刊上发表法学论文总数的2.35%(4/170),占该学科全年发文总量的9.52%(4/42)。

 

学科特点

 

总体来看,环境资源法学科2020年在CLSCI期刊发文主题主要涉及以下4个方面:

首先,研究重点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背景下民法“绿色原则”和生态环境损害救济问题,相关论文占该学科全年CLSCI期刊论文总数的23.8%,成为2020年度环境资源法最热门的研究领域。2020年我国民法典颁布,使得民法“绿色原则”的理解与适用,以及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相关问题成为环境资源法学科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这一研究重点起始于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的“绿色原则”,环境法与民法的“沟通”及相互对接,随后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研究的重要领域,相关研究成果为制定民法典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民法典“绿色原则”在各个分编的规定,包括对具体规则的理解与适用,是其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相继出台后,引发了学界对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充分讨论。民法典用专章规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更为充分的支撑和基础。

其次,研究热点包括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和环境法基础理论。近年来,环境资源法学者围绕包括国家公园在内的自然保护地撰写了多篇论文,2020年CLSCI期刊共发表相关论文3篇,对自然保护地立法体系化和“国家公园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2020年CLSCI期刊围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和自然资源国家所有的私法实现路径主题发表的论文共3篇;环境法基础理论研究共发文4篇,选题涉及环境利益、环境权、环境侵权救济体系和中国环境法学研究的转型等。

再次,虽然学界对流域环境保护和环境法法典关注有较大提升,但2020年CLSCI期刊发文数量与热度相比有所欠缺。近年来,流域立法研究和环境法法典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相关学术研究成果有待于更为充分的展示。2020年仅有2篇CLSCI期刊论文涉及流域立法,其中 1篇论文涉及长江保护法,1篇涉及流域治理法律机制;涉环境法法典研究仅1篇。

最后,野生动物利用和保护研究成为新兴研究领域,但学界研究深度还不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造成了严重影响,其病毒来源与争议使得全社会高度关注野生动物的规范利用。虽然2020年CLSCI期刊环境资源法学科仅发表1篇相关论文,但在CSSCI期刊中发表了大量关于野生动物利用和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改问题的文章。这形成了鲜明对比。

 

学者评价

 

2020年环境资源法学科在CLSCI期刊发表4篇论文的作者有1位,发表3篇论文的作者有1位,发表2篇论文的作者有2位。这4位作者共发表论文11篇,占该学科全年发文总数的26.19%(11/42)。该学科发表论文中,合作作者占8篇,占比为19.05%(8/42)。

环境资源法学科独立发表论文的特征比较突出。在所有独立作者和第一作者中,“50后”2人、“60后”7人、“70后”12人、“80后”11人、“90后”2人。“70后”和“80后”在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合计占比为67.6%;在三大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中,作者年龄在“60后”“70后”“80后”“90后”均匀分布,突显环境资源法学科中青年学者成学科研究主力。

第一,“50后”“60后”依然表现出色,吕忠梅、徐祥民和郑少华发文分别位于环境资源法学科发文前三名。吕忠梅发表论文4篇(包括一篇《中国社会科学》论文),主题涉及环境侵权救济体系、民法典绿色原则、环境法的沟通与协调机制以及长江保护法的法理分析,研究兼具广度和深度,当之无愧地引领着环境资源法研究的整体方向。徐祥民发表论文3篇,选题涉及“环境利益维护”问题、“海禁法令”的立法目的、地方政府环境质量责任制度。郑少华发表论文2篇,选题涉及绿色原则的司法适用与大数据时代环境法治的变革与挑战。此外,周珂、曹明德、李挚萍、黄锡生、方印、武萍等均发表1篇论文。

第二,“70后”“80后”作者成环境资源法学科研究的主力军,整体表现出色,共发文25篇论文,占该学科全年发文总量的59.5%。其中,李嵩誉和张宝各发表论文2篇,选题分别涉及环境保护责任共担的法治进路、农地生态价值保护的刑法机制、环境治理机制等。此外,“70后”秦天宝、王清军、钭晓东、杨朝霞、侯佳儒、刘长兴、巩固、刘超、胡中华、吕霞、袁楚风、谢伟、叶金育以及“80后”何苗、刘静、郭志京、潘佳、刘佳奇、董岩、何跃军、韩英夫等均发表论文1篇。

第三,“90后”已崭露头角。2020年“90后”单独发表论文共2篇。其中,吴凯杰发文1篇,且发在三大权威期刊《法学研究》上,选题涉及自然保护地立法。7篇合作论文中有4篇论文的第二作者均为“80后”“90后”在读博士研究生。可见,在读博士研究生对环境资源学科发文的贡献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法学院校发文情况

 

2020年22种CLSCI期刊上环境资源法学科发文相对集中。其中,清华大学发文4篇;武汉大学、辽宁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各发文3篇;中国政法大学、浙江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宁波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各发文2篇;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贵州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华侨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广东财经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各发文1篇。

首先,吕忠梅、徐祥民,以较高的发文量确保清华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分别夺得冠军和亚军。武汉大学和辽宁大学均有3位不同学者发表论文1篇,使得其与浙江工商大学并列第二。中国政法大学、浙江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宁波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夺得季军。从冠亚军院校分布情况来看,武汉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所属法学的“五院四系”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其次,财经院校发展环境资源法学科的势头强劲。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属于传统法学“五院四系”院校外,上海财经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都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最后,2020年环境资源法学科CLSCI期刊论文中也不乏一些新兴院校。例如,青岛科技大学、东华理工大学等院校发展势头良好。

 

转载说明文章来自“民主与法制时报”,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站刊登其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在此,特向原作者和机构致谢!

本站编辑:代君君

 

Copyright © 201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邮编:430073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