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
|
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
论循环经济立法的生态科学依据——兼评《循环经济导刊》的生态系统观 |
唐荣智、孙金梅 |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
2005.2 |
绿色奥运与北京环境法律实施对策研究 |
孙智慧 |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
2005.2 |
循环型社会: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社会模式及建构 |
郑少华 |
中外法学 |
2005.3 |
论循环经济的目标及其规范 |
唐荣智等 |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
2005.3 |
中国环境法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1998-2003年中国环境法学研究状况调查报告 |
汪劲 |
法律科学 |
2005.4 |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法制建设 |
赵惊涛 |
当代法学 |
2005.5 |
论科学发展观与法律的生态化 |
陈泉生 |
法学杂志 |
2005.5 |
21世纪绿色GDP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研究 |
江伟钰 |
法学杂志 |
2005.5 |
论环境法在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以《清洁生产促进法》为例 |
秦天宝 |
法学评论 |
2005.5 |
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
王树义、黄莎 |
法学评论 |
2005.5 |
论循环经济立法 |
蔡守秋 |
人复:经济法学、劳动法学 |
2005.6 |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必要性刍议 |
周珂、迟冠群 |
人复:经济法学、劳动法学 |
2005.6 |
论“绿色民法典”的人性标准 |
吕忠梅 |
人复:海外法学 |
2005.7 |
我国循环经济法制体系框架的构建 |
向辉、刘滨 |
环境保护 |
2005.8 |
德国循环经济法简析 |
万秋山 |
环境保护 |
2005.8 |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 |
潘岳 |
环境保护 |
2005.9 |
论循环经济的法制障碍与制度创新 |
李俊然 |
河北法学 |
2005、10 |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探析 |
陈剑 |
河北法学 |
2005、10 |
2、环境与贸易 |
|
21世纪循环经济国际法框架研究 |
江伟钰 |
科技与法律 |
2004.4 |
贸易壁垒认定的依据与期限 |
苟大凯 |
法学杂志 |
2005.1 |
简论高新技术园区可持续发展之立法促进 |
陈俊、李晓隽 |
法学杂志 |
2005.1 |
2004年环境资源法学学术研究回顾 |
周珂等 |
法学家 |
2005.1 |
WTO框架下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新发展 |
李寿平 |
现代法学 |
2005.1 |
环境法学的核心理念——可持续发展 |
高利红 |
法商研究 |
2005.1 |
循环经济立法问题研究 |
孙佑海 |
环境保护 |
2005.1 |
环境权论——人权发展历史分期的视角 |
徐祥民 |
人复:经济法学、劳动法学 |
2005.1 |
可持续发展与法律价值的完善——中国法制可持续现代化的路径研究 |
方乐 |
法学论坛 |
2005.1 |
循环经济立法理念与商品二重性 |
唐荣智 |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
2005.1 |
国际法中的“软法”现象探析 |
万霞 |
外交学院学报 |
2005.1 |
试论环境法上的社会连带责任 |
郑少华 |
中国法学 |
2005.2 |
投资自由化背景下的环境保护 |
王艳冰 |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
2005.2 |
论国际环境法的性质 |
王灿铃 |
比较法研究 |
2005.2 |
世贸组织中的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问题与展望 |
张建国等 |
国际贸易问题 |
2005.3 |
为发展可再生能源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
孙佑海 |
环境保护 |
2005.3 |
对提高环评有效性问题的法律思考——以环评报告书审批程序为中心 |
汪劲 |
环境保护 |
2005.3 |
中国GDP:从“黑色”走向“绿色” |
|
参考消息 |
2005.3.22 |
循环经济立法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思考 |
王蓉 |
法制日报 |
2005.3.24 |
对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的重新解读 |
郭瑞 |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5.3 |
试论土著民的环境权 |
郑少华 |
现代法学 |
2005.3 |
略论欧洲联盟的环境与贸易政策及其启示 |
李寿平 |
法学评论 |
2005.3 |
我国绿色壁垒相关法律制度的缺陷分析 |
徐芳 |
国际商务 |
2005.3 |
我国国际贸易的环境经济学分析 |
余北迪 |
国际经贸探索 |
2005.3 |
发展中国家发展贸易与保护环境的冲突与解决 |
黄李焰、陈少平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
2005.3 |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我国环境资源立法的完善 |
董服民 |
律师与法制 |
2005.4 |
国际贸易与环境标准 |
周杰 |
世界环境 |
2005.4 |
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发展 |
金碚 |
中国工业经济 |
2005.4 |
环境保护与WTO自由贸易规则之冲突及其消解 |
孙法柏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
2005.4 |
对我国利用FDI项目中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 |
谭晶荣、张德强 |
国际贸易问题 |
2005.5 |
论入世后中国农产品贸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法律对策 |
崔广平 |
当代法学 |
2005.5 |
环境保护下的贸易限制——国际贸易中PPMs标准的法律问题探析 |
秦鹏 |
国际贸易 |
2005.6 |
世贸组织框架下贸易规则与环抱条款的协调及困境 |
王干、万志前 |
国际贸易问题 |
2005.8 |
国际贸易与环境——相关假说的评述 |
张琴、张志辉 |
国际贸易问题 |
2005.9 |
遵循世贸环境规则,构筑中国绿色贸易制度 |
陈松洲 |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
2005.9 |
《生物安全议定书》的贸易条款及其影响 |
何艳梅 |
国际贸易问题 |
2005、10 |
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动态与述评 |
傅京燕 |
国际贸易问题 |
2005、10 |
我国绿色壁垒的制度缺失及其危害初探 |
朱京安 |
河北法学 |
2005、10 |
3、环境保护法 |
|
WTO与环保有关的贸易条款评析 |
欧福永、熊之才 |
当代法学 |
2004.1 |
WTO环境规则与我国环境法的完善 |
胡坚、
李群 |
科技与法律 |
2004.4 |
四川省生态屏障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法制思考 |
廖斌 |
科技与法律 |
2004.4 |
环境权的司法救济——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 |
雷一庭 |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4.4 |
环境刑法的伦理基础 |
孟伟 |
法商研究 |
2004.6 |
中国需要环境基本法 |
吕忠梅 |
法商研究 |
2004.6 |
对外贸易、环境污染与政策调整 |
沈亚芳、应瑞瑶 |
国际贸易问题 |
2005.1 |
海洋生态系统法律保护研究 |
田其云 |
河北法学 |
2005.1 |
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法保障 |
何志鹏、孙璐 |
当代法学 |
2005.1 |
欧盟循环经济立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常纪文 |
当代法学 |
2005.1 |
论WTO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
彭溆 |
法学 |
2005.1 |
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价值目标与制度构建 |
史玉成 |
法学家 |
2005.1 |
TRIPS协议对国际环境保护的影响——兼谈我国的相关对策 |
周长玲 |
知识产权 |
2005.1 |
《黄河法》立法刍议 |
曹明德、黎作恒 |
法学评论 |
2005.1 |
我国突发环保事件应急立法的目标模式及其实践战略 |
常纪文 |
现代法学 |
2005.1 |
国际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我国环境立法的启示 |
文同爱、郑荷花 |
时代法学 |
2005.1 |
外来侵袭物种的法律定义 |
高敏 |
世界环境 |
2005.1 |
《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与WTO规则冲突研究 |
陈海君 |
世界环境 |
2005.1 |
试论利益平衡原则在我国环境民事责任制度中的构建 |
姜涛 |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5.1 |
澳大利亚的土地和环境法院 |
丁晓华 |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
2005.2 |
关贸总协定1994第20条中环保例外条款的适用及困惑 |
钟筱红 |
国际贸易问题 |
2005.2 |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止法的新发展 |
孙佑海 |
环境保护 |
2005.2 |
强化环境监管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
解振华 |
环境保护 |
2005.2 |
WTO与中国环境标志法律对策 |
幸红 |
河北法学 |
2005.2 |
论环境法对古代自然法学尊重自然精神的复兴——以“自然”含义的演变为视角 |
蔡守秋、杜万平 |
当代法学 |
2005.2 |
农民环境利益问题的法学分析 |
马晶 |
当代法学 |
2005.2 |
资源再生产业的运行机制与政策体系 |
陈锐 |
人复:工业经济 |
2005.2 |
环境权内容之辨析 |
吴卫星 |
法学评论 |
2005.2 |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构成特征探究 |
李永升 |
现代法学 |
2005.2 |
当代环境法律基础价值的内涵 |
刘波 |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
2005.2 |
环境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 |
马栩生、吕忠梅 |
法律科学 |
2005.2 |
关于制定《环境损害赔偿法》的思考 |
李艳芳 |
法学杂志 |
2005.2 |
环境污染中的利益保护 |
刘国涛 |
法学杂志 |
2005.2 |
论联合国在推动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方面的作用 |
侯怀霞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2005.2 |
自然的权利与环境法的变革 |
张锋 |
政法论丛 |
2005.2 |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立法浅探 |
戴立、殷强 |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5.2 |
违反环保行政义务行为的犯罪化探讨 |
张福德 |
法学论坛 |
2005.3 |
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及其发展现状和问题 |
杜群 |
现代法学 |
2005.3 |
环境法行政强制机制检讨 |
邓海峰 |
河北法学 |
2005.3 |
环境权与宪法——从人权保障的观点谈环境权的宪法意涵 |
谢军安、谢雯 |
河北法学 |
2005.3 |
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立法构想 |
苏祖鹏、林芳惠 |
河北法学 |
2005.3 |
《京都议定书》制造能源环境法制悬念 |
代晓光 |
法人 |
2005.3 |
环境法侵害排除和排除危害制度——从美、日、德相关诉讼制度的视角 |
王小钢 |
当代法学 |
2005.3 |
日本的公害刑法与环境刑法 |
曲阳 |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
2005.3 |
试论美国环境法中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地位 |
郑少华 |
法学评论 |
2005.3 |
也谈对环境的损害——欧盟《预防和补救环境损害的环境责任指令》的启示 |
蔡守秋、海燕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5.3 |
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及其立法思考 |
李爱年、彭丽娟 |
时代法学 |
2005.3 |
论美国的正当程序理念及制度对我国环境行政听证的启示——中美环境行政听证制度比较 |
韩广、邹甜 |
时代法学 |
2005.3 |
论《京都协议书》对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的潜在影响 |
杨兴 |
时代法学 |
2005.3 |
环保产业地位与管理体制改革论 |
汤天滋 |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
2005.3 |
《环境保护法》修改的法律思考 |
王伟 |
法学杂志 |
2005.4 |
欧美发达国家环境污染防止法律探微 |
陈靖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
2005.4 |
论环境公平的价值向度和实践保障 |
蒋亚娟、龙新 |
政法论丛 |
2005.4 |
化学品环境管理的原理与制度的框架思考 |
刘建国等 |
环境保护 |
2005.4 |
论产品的过度包装及法律对策 |
姚慧娥、王刚 |
环境保护 |
2005.4 |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功能及现实 |
李劲 |
河北法学 |
2005.4 |
美国及欧盟化学物质污染控制法制建设 |
刘卫莉 |
世界环境 |
2005.4 |
环境规制与企业行为间的关联机制研究 |
张嫚 |
财经问题研究 |
2005.4 |
中日大气污染总量控制制度比较及立法启示 |
方堃 |
人复:经济法学、劳动法学 |
2005.4 |
从相称性原则看欧盟贸易与环境争端的解决 |
兰花 |
法学评论 |
2005.4 |
试论环境法上的“人” |
黎桦、刘超 |
法学评论 |
2005.4 |
“环保风暴”与中国环境法治 |
周珂等 |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
2005.4 |
环境容量的准物权化及其权利构成 |
邓海峰 |
中国法学 |
2005.4 |
论中国环境标志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
刘波 |
法学论坛 |
2005.4 |
区域环境利益平衡——《环境保护法》修订面临的迫切问题 |
谷德近 |
法商研究 |
2005.4 |
论环境侵权民事诉讼的新发展 |
熊慈光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5.4 |
对违反环境法律的行为必须依法惩处 |
李楯 |
环境保护 |
2005.5 |
现代环境治理:圆明园整治的环境启示 |
朱留财 |
环境保护 |
2005.5 |
我国电子废弃物立法的困局与出路 |
韩立琳、胡晓峰 |
环境保护 |
2005.5 |
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 |
宋宗宇等 |
河北法学 |
2005.5 |
环境损害赔偿立法框架和内容的思考 |
王灿发 |
法学论坛 |
2005.5 |
论环境损害赔偿立法中的环境公益保护——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角度 |
李丹 |
法学论坛 |
2005.5 |
论环境损害赔偿专门立法中的无过错责任原则 |
于文轩 |
法学论坛 |
2005.5 |
论环境损害赔偿的社会化机制——以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为例 |
王晓丽 |
法学论坛 |
2005.5 |
德国环境损害赔偿法律问题初探 |
庄敬华 |
法学论坛 |
2005.5 |
污染受害者的物权法保护 |
胡静 |
法学论坛 |
2005.5 |
跨行政区水环境管理立法研究 |
王灿发 |
现代法学 |
2005.5 |
圆明园防渗工程环评事件的法治探讨 |
周珂等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5.5 |
我国跨行政区环境管理立法研究 |
马燕 |
法学杂志 |
2005.5 |
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听政制度的实践与完善 |
竺效 |
法学杂志 |
2005.5 |
环境行政许可听政专家主持人制度初探——兼议《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政暂行办法》第8条的完善 |
竺效 |
法学评论 |
2005.5 |
一个分析框架:环境法与民法的对话 |
李明华、候佳儒 |
人复:经济法学、劳动法学 |
2005.6 |
环境权实施机制模式研究 |
任凤珍、焦跃辉 |
河北法学 |
2005.6 |
对国家环保总局批评的质疑 |
张梓太 |
法学 |
2005.6 |
从圆明园整治事件看我国环评法的不足 |
张璐 |
法学 |
2005.6 |
由圆明园湖底铺膜事件论“环评问责” |
陶蕊 |
法学 |
2005.6 |
环境知情权的缺失与补救——从开县井喷事故切入 |
朱谦 |
法学 |
2005.6 |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必须立足于公共管理基础上 |
刘波、王蓉 |
环境保护 |
2005.6 |
四百余种生物入侵 直接间接损失千亿——根源:无专门法律为抵御利器 |
张英华 |
法制日报 |
2005.6.9 |
论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 |
李艳萍 |
环境保护 |
2005.7 |
全国首例环境行政许可听证案若干程序问题评析 |
竺效 |
法学 |
2005.7 |
论环境民事责任法律构成的社会化 |
胡静 |
人复:经济法学、劳动法学 |
2005.7 |
论政府在排污交易市场中的职能定位 |
钱水苗 |
人复:经济法学、劳动法学 |
2005.7 |
生态环境建设立法问题研究 |
王文革 |
环境保护 |
2005.8 |
环境教育立法研究 |
谢军安等河北法学 |
河北法学 |
2005.8 |
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公众听政会的法律性质研究 |
竺效 |
河北法学 |
2005.8 |
我国湿地保护管理亟需法律规范 |
刘振东、杨庆仙 |
河北法学 |
2005.8 |
新形势下污染环境犯罪的惩治与预防 |
刘江格、崔素琴 |
河北法学 |
2005.9 |
环境违法成本底之原因和改变途径探讨 |
王灿发 |
环境保护 |
2005.9 |
不对称信息下的排污监管与管理 |
曹光辉等 |
环境保护 |
2005.9 |
整合原则对环境行政许可制度的规范 |
张梓太等 |
环境保护 |
2005.9 |
环境赔偿法——以荷兰为例的社会法学分析 |
Benjamin van Rooij |
人复:经济法学、劳动法学 |
2005、10 |
我国防止土地沙漠化的法律思考 |
孟树标等 |
河北法学 |
2005、10 |
我国城市园林化引进外来物种的法律思考 |
杨会英、刘丽霞 |
河北法学 |
2005、10 |
政府在环境保护领域要积极创新周国梅 |
周国梅、曹凤中 |
经济要参 |
2005.38 |
环境保护工作中强化政府权威性的建议 |
曹凤中、穆华 |
经济要参 |
2005.49 |
《环境保护法》的修改要突破常规 |
曹凤中 |
经济要参 |
2005.52 |
4、资源法 |
|
关于再生资源立法的若干思考 |
秦鹏 |
法商研究 |
2004.5 |
自然资源法律规范的宪法原则 |
蒋承菘、翟勇 |
法学家 |
2004.6 |
东北矿产资源利用问题的经济法思考 |
郭洁 |
法学 |
2005.1 |
完善我国的水权法律制度的若干构想 |
黄锡生 |
法学评论 |
2005.1 |
论森林保护的国际法律合作 |
孙法柏 |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
2005.1 |
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简论 |
曹明德 |
政法论坛 |
2005.1 |
论国际淡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法的发展 |
王曦、杨兴 |
法学论坛 |
2005.1 |
滥伐林木行为之行政法律责任评析 |
竺效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2005.2 |
论渔业权 |
税兵 |
现代法学 |
2005.2 |
自然资源的专属性研究 |
杨利雅 |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5.2 |
论水权的概念及性质 |
邵维国、刘东铖 |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科版) |
2005.2 |
民法物权与自然资源立法 |
阎东星 |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
2005.3 |
略论海洋资源开发法律制度 |
金永明 |
商务与法律 |
2005.3 |
森林旅游资源经营权市场化的若干问题思考 |
杨琴 |
河北法学 |
2005.4 |
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制度构建与选择 |
李艳芳 |
人复:经济法学、劳动法学 |
2005.4 |
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法律问题研究 |
杨泽伟 |
法商研究 |
2005.4 |
采矿权属特许物权的法理困境及其出路 |
康纪田 |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
2005.4 |
我国林权制度构建之研究 |
高桂林、吴国刚 |
法学杂志 |
2005.5 |
中俄森林资源刑事法律责任制度比较研究 |
包玉华、兰孝慈 |
河北法学 |
2005.6 |
论水资源法律体系及完善 |
王清军、蔡守秋 |
河北法学 |
2005.6 |
水权交易与政府创新 |
沈满洪 |
管理世界 |
2005.6 |
我国国土资源立法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局限 |
杜群 |
环境保护 |
2005.6 |
论我国水资源费的若干法律问题 |
王曦、周卫 |
法学 |
2005.7 |
节能 法律该提供怎样的支持 |
范玲莉 |
法制日报 |
2005.7.28 |
欧盟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
黄速建、郭朝先 |
经济管理 |
2005、10 |
值得借鉴的加拿大自然资源的管理模式 |
薛亚洲、张华 |
经济要参 |
2005.36 |
5、土地管理法 |
|
完善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法律思考 |
胡兰玲 |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5.1 |
论土地收购的法律性质 |
范少虹 |
河北法学 |
2005.1 |
我国土地征收立法若干问题浅析 |
邓瑾秋 |
法学杂志 |
2005.1 |
审理农村土地承包案件的几个问题 |
姜梅 |
法学杂志 |
2005.1 |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与法制建议 |
吴玉萍 |
政法论丛 |
2005.1 |
地役权制度的价值分析及框架设计 |
李建华、冯彦明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5.1 |
农民弱势群体的特殊法律保护——从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视角 |
郭洁 |
政法论坛 |
2005.1 |
土地征收的私权保护——兼论我国土地立法的完善 |
王富博 |
政法论坛 |
2005.1 |
农民土地权利的保护与“三农”问题 |
刘凤芹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
2005.1 |
土地法、动产法到信息法的社会历史变迁 |
齐爱民 |
河北法学 |
2005.2 |
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发展趋势分析 |
韩连贵 |
经济研究参考 |
2005.1 |
我国土地退化的成因与防止法律制度的完善 |
李艳芳 |
环境保护 |
2005.2 |
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的农地产权分析 |
宋士云、胡洪曙 |
农业经济问题 |
2005.2 |
论我国土地征收及补偿制度的完善 |
李牧、耿宝建 |
法商研究 |
2005.2 |
论土地价格法律规制的若干法律问题 |
郭洁 |
法商研究 |
2005.2 |
老挝土地法律制度研究 |
陈志波、陈颖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
2005.2 |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研究 |
薛刚凌、王霁霞 |
政法论坛 |
2005.2 |
完善公益征收征用法律制度的思考 |
郑传坤、唐忠民 |
政法论坛 |
2005.2 |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模式的探讨——北京郊区“郑各庄现象”实证分析 |
章政 |
中国农村经济 |
2005.2 |
土地征用与土地征收之解析 |
严文萍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
2005.2 |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在土地征收中的意思表示 |
左平良 |
河北法学 |
2005.3 |
土地保障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 |
谢东梅 |
人复:农业经济导刊 |
2005.3 |
农民告赢国土资源部 |
王锋 |
法制日报 |
2005.3.23 |
创新思路 建立市场化农地征用新体制 |
夏永祥 |
农业经济问题 |
2005.3 |
农地使用权制度的产权分析 |
焦海涛 |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5.3 |
我国城市土地供应年限的合理确定 |
王文革 |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
2005.3 |
我国城市土地租赁的若干法律问题 |
戚兆岳 |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
2005.3 |
土地立法的理念追求与制度构建 |
陈俊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
2005.3 |
对甘肃农村以土地为核心的社会医疗保障的现实调查与反思 |
赵蓉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
2005.3 |
集体土地所有权补偿问题探析 |
王兴运 |
河北法学 |
2005.4 |
我国土地管理政策:理论命题与机制转变 |
曲福田等 |
管理世界 |
2005.4 |
德国农地整理中的权属管理及启示 |
伍黎芝 |
农业经济问题 |
2005.4 |
城市土地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博弈衡平 |
王文革 |
政治与法律 |
2005.4 |
上海一桩土地交易凸显规则缺陷 |
忻愚 |
法人 |
2005.5 |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困境及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
白永秀、马小勇 |
人复:农业经济导刊 |
2005.5 |
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
钱忠好、曲福田 |
人复:农业经济导刊 |
2005.5 |
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缺陷及其改革 |
周飞、倪绍祥 |
人复:农业经济导刊 |
2005.5 |
我国的农地制度与改革 |
何炼成、何林 |
人复:农业经济导刊 |
2005.6 |
解读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司法解释 |
倪晓 |
法制日报 |
2005、7、30 |
我国土地资源立法保护的制度设计 |
陈俊 |
河北法学 |
2005.8 |
承包法与农地权利制度完善 |
任大鹏 |
河北法学 |
2005.8 |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纠纷市场失灵还是弥补计划缺陷? |
戴卫平、顾海英 |
人复:农业经济导刊 |
2005.8 |
农地使用制度的永佃权模式选择 |
杜江涌 |
人复:农业经济导刊 |
2005.8 |
美国农业支持政策的演进逻辑 |
郝冰 |
农业经济问题 |
2005.9 |
国外农地制度改革及对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启示 |
胡长明 |
农业经济问题 |
2005.9 |
产权、农地产权、农地产权制度 |
张术环 |
人复:农业经济导刊 |
2005.9 |
农地股份制: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优化选择 |
廉高波 |
人复:农业经济导刊 |
2005.9 |
我国土地征用过程中的决策权失衡 |
王克强 |
经济管理 |
2005.11 |
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考察评价意见 |
韩连贵 |
经济研究参考 |
2005.54 |
对当前农地制度创新的几点看法与评论 |
张红宇 |
经济要参 |
2005.65 |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图书馆
本网责任编辑张一粟进行了重新排版 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