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5日 来源:本站 浏览量:286

内容提要:报告内容包括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部署、积极减缓气候变化、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完善政策体系和支撑保障、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五个方面。


全文内容: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

一、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部署

中国 2020 年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更新国家自主贡献,做出一系列新部署新安排,采取更加强有力的一揽子政策和措施。

第一,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构建完成“1+N”政策体系。

第二,制定中长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出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的新目标新举措,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是制定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到 2060 年,全面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80%以上。

第三,编制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22 6 月,中国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2035》为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依据。

二、积极减缓气候变化

中国采取积极措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提效,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展试点示范。

第一,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严控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

第二,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一是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二是提高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水平三是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

第三,在促进节能提效方面,一是大力推进工业领域提质增效;二是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三是积极构建绿色低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四是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五是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

第四,在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一是从能源、农业、废弃物等主要排放源着手,积极开展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行动;二是完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相关政策、标准、技术规范体系;三是强化地方、部门、行业企业的甲烷管控措施。

第五,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方面,一是提高森林与草原碳汇;二是增强湿地等其他碳汇;三是增加农田土壤碳汇;四是稳步提升海洋碳汇。

第六,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政策,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实践。

第七,在深化试点示范方面,中国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金融等领域开展了丰富的低碳试点示范工作。自 2010 年以来,我国陆续在 6 个省和 81 个城市开展了低碳试点,涉及 31 个省(区、市)。

三、主动适应气候变化

一直以来,中国积极主动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各项工作,编制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2035》,推动适应气候变化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强化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升关键脆弱区域气候韧性,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第一,在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方面,一是强化监测预测预警和影响风险评估,提升气候风险管理能力。二是强化综合防灾减灾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第二,在提升自然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方面,一是提升水资源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二是提升森林和其他陆地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三是提升海岸带和沿海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第三,在强化经济社会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方面,一是强化农业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二是强化城市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三是强化人体健康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第四,在提升关键脆弱区域气候韧性,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分布、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气候适应能力,兼顾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四、完善政策体系和支撑保障

2021 年以来,中国政府持续完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支撑保障,在立法和标准、经济政策、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建设、科技创新支撑、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第一,在推动立法和标准制定方面,加快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立法,研究构建应对气候变化法律框架。

第二,在完善经济政策方面,一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二是完善财税政策支持;三是积极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四是加快推进电价机制改革

第三,在积极稳妥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方面,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持续推进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建设。

第四,在加快温室气体统计核算监测体系建设方面;一是有序推进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二是启动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三是扎实开展节能减排统计监测。

第五,在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方面,一是强应对气候变化研究部署;二是开展低碳零碳负碳重大科技攻关;三是强化重点领域科技创新。

第六,在加强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方面,一是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二是增设碳排放管理员职业;三是加强能力建设培训。

第七,在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方面,政府积极引导,企业积极行动,公众广泛参与。

五、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坚定不移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

第一,在深化应对气候变化高层交往方面,一是应对气候变化成为领导人外交亮点。二是推动高层对话交流,凝聚政治共识。

第二,在推动多双边气候变化谈判方面,一是全面深入参与《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等主渠道国际谈判进程。二是积极参与《公约》外渠道谈判,协同推进气候多边进程。

第三,在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务实合作方面,一是深化气候领域双多边合作机制;二是南南合作取得新进展;三是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

六、关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27次缔约方大会的基本立场和主张

COP27 将是气候多边进程的重要会议。中方愿全力支持 COP27 主席国埃及举办一届成功的缔约方会议,期待与各方一道将 COP27 打造成为以“落实”为主题,以适应和资金为成果亮点的一次大会。报告围绕落实制度规则、聚焦落实承诺和强化务实行动与合作三个方面落实中方立场与主张。

 

原文链接:https://www.mee.gov.cn/ywgz/ydqhbh/syqhbh/202210/t20221027_998100.shtml


【本站编辑:曾沅芷】


Copyright © 201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邮编:430073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