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互补性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10日 来源: 浏览量:637

 

循环经济的提出是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突破。传统市场经济由于自身缺陷,难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导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限制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克服了传统市场经济理论把环境系统作为外部因素等不足,可以有效缓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当前普遍关注的热点。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都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是经济发展观念和模式的不同反映,存在同一性;并且,循环经济的产生是对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提升,循环经济的发展又必须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两者相互依托,存在强烈的互补性。

市场经济与循环经济的主要观点

市场经济的主要观点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和配置经济资源的一种经济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所有劳动产品和生产要素都通过市场加以配置。市场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市场机制,市场经济就是通过市场机制起到节约社会资源、促进技术进步,引导生产适应社会需求,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等作用。

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趋利性、自发性、平等性、开放性等特点。但是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具有的内在功能的缺陷和外部条件的缺陷,会出现市场失灵,例如由于公共物品具有不可分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市场不可能自发地、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市场机制调节也难以解决外部效应问题,市场机制也不能控制垄断的形成和发展等缺陷。

循环经济的主要观点

循环经济是物质流动的全过程防治污染,充分利用资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经济模式。循环经济遵循生态学、经济学、系统论等原理,按照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3R 原则,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通过提高资源环境利用效率,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达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

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对比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两者不仅存在同一性,还具有互补性,只有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保证循环经济的顺利实施。

1  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对比

类别

循环经济

市场经济

前提

以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为基本出发点(生态阈值

以市场的供求关系为基本出发点

基本规律

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的融合

经济规律

追求目标

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经济效益最大化(环境效益是市场经济的外部性)

资源配置

以“3R”原则进行资源配置,资源环境价格缺乏市场调节作用

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调节作用,通过将资源环境纳入市场动作内部条件,激发循环经济的活力

经济结构的调整

依靠不同产业间高度关联的专业化协作以及高科技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依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由竞争和优胜劣汰

 

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互补性

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存在着互补性,即互为存在和发展的补充条件。只有通过市场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有效互补,才能把经济发展建立在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之上。

循环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提升

循环经济不是对市场经济的否定,而是为市场经济难以克服的环境污染问题、生态恶化问题和资源枯竭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是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提升。循环经济使生态环境转化为经济活动的重要内生变量。 传统的市场经济理论将生态环境视为经济活动的外生变量,认为它是没有限制和约束的,没有将它作为短缺的生产要素,这成为导致人们在追求其他要素使用效率的同时破坏生态环境的根源。循环经济认为健全的生态条件和优良的环境质量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生要素。当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此外,随着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进化,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循环经济将生态环境作为生产及生活中的要素给予考虑,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核心,并要求市场价格能够准确反映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代价,从而使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动能够以环境友好的方式进行。

循环经济能够解决市场经济下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问题。 在以传统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市场经济中,由于市场主体都追求利润最大化,其具体经济行为很少关心甚至不关心外部成本或社会成本,总是试图免费使用生态环境排放废弃物以节约局部私人成本,致使产生外部不经济性,从而导致在环境问题上存在市场失灵。而传统经济学理论对外部不经济性问题的解决方式虽然可以减少产生的污染,但难以从根本上预防污染的发生,仍然是一种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例如,庇古税强调征课税金或罚款,使其支付额外的成本,以期促使厂商减少产量,进而减少所产生的污染;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也可以采用行政或法律手段,要求厂商限期治理污染,但庇古税并没有解决生态环境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产权界定问题。又如,科斯定理指出,若市场交易费用为零,只要初始产权界定明晰,则可以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并且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但科斯定理的前提条件就很难满足。由此可见,无论是庇古税,还是科斯定理,都是潜意识地承认了只要企业支付了足够的费用、成本,它就享有了污染、破坏环境的权利,忽视了这里产权的实质是污染的权利,忽视了无论是征税还是明晰产权都给社会环境造成污染或损害这个结果,因此仍然是一种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

循环经济倡导从源头预防做起,主张在物质流动的全过程预防污染,并充分利用资源,尽量不产生污染,同时排除给任何人污染环境的权利,尽量实现零污染零排放,从而将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可见,循环经济是对市场经济失灵的补充,能够有效解决外部不经济性。

循环经济能够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在传统的市场经济理论中,人被看作经济人,总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且这个利益并没有包括良好的生态环境;将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概括为发展生产力,并将生产力定义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人与自然被置于一个相互对立的位置上,自然界提供有限的资源,要满足无限的需要,就势必导致人类对自然资源最大程度的开发,从而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深化。循环经济主张生产力的发展应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资源消耗应严格限制在生态阈值的范围内,不应一味盲目的大量开采利用,要通过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3R原则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尽量少的资源投入产生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同时注重生产及生活的环境无害化,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并通过加强生态建设,增加生态资本,实施环境经营,从而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市场经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

市场经济是迄今为止人类所能找到的最能激发经济主体活力和创造力的一种经济形式,因此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今后长时期的发展目标。循环经济虽然可以有效解决市场经济难以解决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但循环经济不能脱离市场经济而存在,只有以市场经济为基础,才能真正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经济性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是否经济是循环经济能否得以持久发展的关键问题。只有真正经济了,才能调动起企业和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不能做到经济,循环经济就不会有生命力。对于企业而言,只有在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条件下,才会自觉的发展循环经济。虽然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需要依赖政府给予政策资金支持的推动,但最终只有通过市场获得稳定的经济收益,循环经济才能得以持久发展。因此,循环经济必须具有经济性,这就要求经济活动都应以市场为基础,在市场经济规律的引导下进行。企业间除了良好的信任机制以外,还应存在切实的物质与利益联系,真正地从能源与物质以及利益上,将各个企业统一到循环经济的体系中。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取得主动,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才能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动力。例如,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园区成员的合作是基于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各企业通过合作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如,山东海洋化工集团原来是以纯碱和原盐为主导产品的生产企业,1995 年以来,利用循环经济原理,通过对地下卤水的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形成了六大系列、80多种产品,基本实现了地下卤水资源全部循环利用,创造了世界制碱史上的先例。取得这样的成绩的根本原因是,利用制碱和制盐产生的废弃物开发出的各种化工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能够获取利润。

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目前,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环境资源的价格未能正确反映其供求关系,低价甚至免费的资源使用给人们造成了资源丰富的错觉,导致人们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是不会过多关心如何节约并高效利用资源以及怎样减少和处理污染,循环经济也就很难推行。因此,要推动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循环经济的基础性调节作用,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明晰环境资源产权,培育起一个健全的环境保护产品、技术和服务的产业和市场体系,使生态环境和基本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交易和流通,使其价格能正确地反映它的全部社会成本,从而建立起一个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产权体系和价格体系,为循环经济的建立提供完善的市场体制基础,促使循环经济模式中的各个主体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形成互补互动、共生共利的关系,借助市场的力量来更有效地实现循环经济目标。例如,通过建立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能够以市场化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效益,实现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浙江省东阳和义乌基于市场机制进行水权交易的实践,就有效实现了区域水资源的共享及优化配置。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彼此孤立的,两者相互依托、互相贯通,不仅具有基本的同一性,还具有强烈的互补性。一方面,发展循环经济不是否定或排斥市场经济,而是对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提升;另一方面,循环经济又必须依托于市场经济才能真正付诸实施。如果割裂两者之间的联系,单纯追求所谓的经济发展,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当前,我国正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将循环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作用和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的整体性综合机制,才能使经济、社会、环境协调统一,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文章来源:《环境保护》2006年第13期

Copyright © 201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邮编:430073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